漫谈龙潭山的历史与现实

来源:江城日报   发布时间:2018-04-26 16:34
字号:
分享:


龙潭山遗址公园景区正门。闫斌 摄影
景区内广场的“青铜剑”雕塑。李桂华 摄影
策划人语:
近几年来,随着世界性对人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推进,龙潭山以历史性与现实性存在,成为省内外备受关注的对象——打造“龙潭山遗址公园”,成为我市开发旅游、塑造城市形象工程中的重中之重。
如今,“龙潭山遗址公园”已是江城民众感受城市历史文化、日常生活休闲的重要场所,也是省内外游客来到吉林必到之处,更是回乡游子特别是关注东北历史的专家学者不会忽视的地方。
刘钊教授是从我市我省走出的成就卓著、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与史学界都有重大影响的学者。龙潭山是他越走越远的故乡最重要的标志,每年回乡过年,龙潭山都是他必去的地方。今年回乡过大年期间,他与好友吕凤君先生多次重游龙潭山。他们对龙潭山现在进行时的感受、认识与看法,对江城读者进一步了解龙潭山、享有龙潭山的内涵与文化有助益,对我市“龙潭山遗址公园”工程的进一步完善亦有意义。
为此,本期“文化沙龙”特邀请刘钊教授和吕凤君先生为嘉宾,共同讨论江城读者普遍关心的“龙潭山遗址公园”的历史地位及文化等内容。
◆文化沙龙◆
漫谈龙潭山的历史与现实
主持人:李桂华 嘉宾:刘钊 吕凤君
嘉宾简介:
刘钊,吉林市人,1959年生, 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,1985 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,同年任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特聘教授。曾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古文字教研室主任,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,2004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。现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。
吕凤君,吉林市人,1956年生。吉林市建筑经济管理处副处长。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。
主持人:刘教授好!您每次回乡过大年都去看龙潭山,您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座山,它在您心中意味着什么?
刘钊:从1967年到1978年,除了期间半年多下乡外,我有约十年时间一直居住在江北热电厂宿舍。那里离龙潭山很近,孩童时经常和小伙伴们步行去龙潭山采摘臭李子、抓蝈蝈。那时的龙潭山只有一条到龙凤寺的上山坡道,龙凤寺内残垣断壁,一片破败。近些年再去,发现龙潭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小时候的龙潭山在我心中只是个有些神秘、充满乐趣的地方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才逐渐了解到龙潭山蕴含的文化内涵。年纪越大,越觉得龙潭山是个宝山,它既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,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,说它是吉林市的象征,或者拔高点说是吉林市人的文化图腾,一点都不为过。
提起家乡,一般人都会自然地想起家乡的山川。古人除了祭祖,就是要祭山川。要找一个离自己的家乡最近的一条河、一座山来祭。作为吉林市人,如果要祭山川,那自然是要祭松花江,祭龙潭山的。仅从这一点来说,龙潭山也该在吉林市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。
主持人:吕老师,龙潭山也是您常去的地方,一直对它很关注,你对龙潭山有特别的情结吗?
吕凤君:也许是我出生在龙潭区并从这里走上文学之路的缘故,我对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的龙潭山有着特殊的情感。小时候,我的家就在现在的清源桥西边。那时,清源桥东侧有一条很老的胡同,有很多老房子和几棵百年老榆树,站在老树下能看到江边的石头上拴着几只船。那地方人们都叫它大船口,也叫密哈站。那胡同一直通到尼什哈河口,过了河就到龙潭山下了。那时候我常和小伙伴们在江边打鱼摸虾,龙潭山就远远地站在东边看着我们。夜晚,那山也会闯进我的梦里,梦里的龙潭山要比白天看到的更加高大,就像一个老父亲似的守护在我的床头。
龙潭山给了我很多美好的记忆,到山上采摘覆盆子、臭李子,看松鼠上树,听橡雨滴答……这些抹不掉的记忆,后来都变成了文字流淌在作品里。
80年代初期龙潭区的群众文化生活非常活跃,有很多文艺青年聚集在龙潭文化馆学画、作文,记得有些画家的创作灵感就源于龙潭山,后来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都成了知名大画家。去年龙潭区搞“龙潭之子”画展,又恰逢《龙潭》文学杂志复刊,因为当年我也在龙潭文化馆学习写作,后来还参与过刊物的编辑工作,所以有幸参加了活动,见到了许多画家朋友。开幕式结束后大家去龙潭山下合影。
主持人:刘教授,20年来,您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,到厦门大学历史系,又到复旦大学,主持过考古、历史文献及古文字研究,是这些学术领域的带头人,成就卓著,是江城的骄傲。您在多所著名学府执教,是国内外许多相关学术课题的主持者与领导者,随着您学术视野的广阔和深入,您看家乡的视角有变化吗?何以对龙潭山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仍如此关注?以您的视角,如何看待龙潭山的历史?
刘钊:关于龙潭山的历史,我想谈如下几点:

一是以往的考古学研究都认为龙潭山山城是高句丽时期的,是高句丽文化典型的山城遗址。这个结论,是通过与已发现的近百个高句丽山城的比较中得出的。其中高句丽文化依山建城的习惯、与山城同时代的望台、蓄水池(水牢)、山城中出土的红陶绳纹

【本文已经授权,如需转载请联系江城日报社


责任编辑:吉林市纪委监委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