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纪委“清廉家风故事”主题征文活动吉林市获奖作品展:抬头做人 低头做事

来源:吉林省纪委监察局网站   发布时间:2017-03-17 11:11
字号:
分享:

 
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2016年7月,省纪委组织开展了“清廉家风故事”主题征文活动。吉林市纪委高度重视,精心组织,共征文618篇并择选57篇作品向省纪委推荐。

在省纪委通报表彰的98篇获奖作品中,我市有21篇作品获奖,其中一等奖2篇,二等奖2篇,三等奖7篇,优秀奖10篇。市纪委网站和“江城清风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载获奖作品。


【三等奖】


抬头做人 低头做事

    

“抬头做人,低头做事”这句我听了三十多年的家训,伴随着我的成长,也陪伴着我度过了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时刻。于我而言,这句话是我成长的尊师,是我工作生活中遵循的格调,更是我追求的做人风范。这,就是我的家风。


同许许多多东北人一样,我的祖上是“闯关东”来到的东北,在这里扎下了根,生儿育女,世代繁衍,从长辈们的只言片语中大致拼出,曾祖父一生戎马,有着与“东北王”张作霖并肩作战的传奇经历,也有着率领家族成员抵抗日本侵略者而险遭灭族的悲壮事迹。同时,曾祖父虽没有什么底蕴深厚的经典家训留存下来,但也于生活的琐碎中衍生出了许多世代相传的纯朴家风,“抬头做人,低头做事”便是其首。这句话经过祖父和父亲的遵循、传承而历久弥新,伴随着我的成长,影响着我的道路,指引着我的人生。


我的父亲毕业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所部队学校。毕业时,他没有去求助已经身居要职的祖父,也拒绝了众多祖父部下的“好意”,只是与家人简单的告了别,便带着祖父“记住,到任何时候都要抬头做人,低头做事!”的训诫,只身去到了山西省一个荒无人烟的山沟沟里,成为了某兵工厂的一名消防兵,并在那里与我的母亲相识、相知、相爱,开始了他们近半个世纪风雨相伴的生活。我就出生在兵工厂的大院里,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别人问我出生在哪里,我的第一反应只有那个兵工厂的代号。大山里的条件异常艰苦,父亲却从未接受过任何因“领导子女”这一头衔所带来的照顾,反倒是主动为此吃了更多的苦,承担了更多危险的任务,甚至经历了数次生与死的考验。最近,再次与父亲聊起那段时光,父亲颇为感慨“想想那段时间,确实是挺亏欠你们母子俩的。可是部队的领导和许多战友都知道我和你爷爷的关系。也正因为这一点,我必须要‘夹着尾巴做人’,不能有丝毫的懈怠,不能丢了咱祖上的脸啊。”


在我六岁那年,已经是消防指挥员的父亲转业,带着母亲和我举家回到了吉林。与祖父进行了一次长谈后,父亲再次主动放弃了环境和待遇相对优厚的工作,而是选择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安民警。从站岗、巡视、查验危险品、预审等平凡的一线工作做起,父亲对待每一项任务都兢兢业业、恪尽职守,依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。数年后,当父亲的同事们第一次知道他的“背景”时,无不惊讶于父亲当年的选择,而父亲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“咱干工作凭的是本事”。


“抬头做人,低头做事”这句话始终融入在父亲的职业生涯中。因为“低头做事”,父亲与我童年的陪伴总是断断续续,除夕夜的家里总是只有我和母亲……因为“抬头做人”,母亲和我曾经受到人身威胁而被警方保护,我也曾失去保送学校、安排工作的机会……多年前,谈起这些过往,父亲只是淡淡的对我说:“等你工作后,爸爸不是一定要你像爸爸这样做,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有些事情你不做,良心会不安;有些事情你乱来,同样也会良心不安。有时候,可能别人的行为会让你对自己的选择产生动摇甚至疑惑,但爸爸还是希望你能遵从一个好人的原则。”


如今,父亲子孙绕膝,享受着天伦之乐。而我也像父亲一样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。穿上警服的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了那句“抬头做人,低头做事”的分量,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几年中,我越来越体会了父亲当年的不易,越来越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坚持,也更增添了我对父亲的敬佩。我想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时常给我的孩子讲他的爷爷和爸爸的故事,将父亲对我的教诲传授给他,将“抬头做人,低头做事”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。



 

作者:崔珈萁(吉林市司法局)

 

责任编辑:吉林市纪委监委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