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兰市纪委监委不断强化政治监督,一体推进“三不腐”,重拳整治“四风”顽疾,较好地实现了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。先后被评为省纪检监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、吉林市审查调查工作优秀单位、吉林市劳动模范集体。荣誉背后,是一支对党忠诚、勇于担当、敢打敢拼的政治铁军。
握紧“拳头”,强化政治监督
以政治监督为统领,在强化监督威慑中落实各项工作。面对2022年突如其来的疫情,舒兰市纪委监委闻令而动,迅速成立16个监督检查组,紧盯防控重点,持续48天开展监督检查,共督促整改问题1159个,提报问题线索14件,立案7件16人,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,组织处理203人,为全市疫情防控社会面尽早动态清零提供了有力监督保障。在“四个专项”监督工作中,持续深入强化监督检查,针对“大棚房”和“乱占耕地”问题,及时向舒兰市政府制发工作提示函,督促有关部门建立“发现问题、问题处置、宣传发动”三项机制,从根本上遏制耕地非农化。对全市乡(镇)街和市直部门开展政治生态调研,反馈整改意见152条,推动乡(镇)街和市直部门党组织压实主体责任,持续净化政治生态。针对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及时向市委提出建议并得到重视,牵头制定《进一步开展农村集体“三资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》,约谈市农业农村局等五个单位“一把手”,推动相关部门聚焦农村“三资”领域制定清理方案,深入整治问题,切实提升整治成效。

保持“势头”,严查腐败案件
始终坚持“严”的基调不动摇,以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,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。以专项整治为依托,在强化查案震慑中一体推进“三不腐”。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324件1324人,其中乡科级80件,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94人,开除党籍129人,采取留置措施21人。严肃查办了小城粮库原主任沈某等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;参与省纪委监委指定管辖内蒙古建行专案办理,立案8人,挽回经济损失1.266亿元;全力开展追逃追赃,在逃3人全部抓捕到位(或确认死亡)。在养老社保专项整治中,严肃查办了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在厂办大集体社保审批工作中,伪造虚构百余名厂办大集体职工身份案件,立案审查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3人,对5名公职和同案人员追责问责。在强大政策感召下,主动投案5人。针对厂办大集体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,向市委呈报了《全面清理厂办大集体问题建议》,得到市委高度重视,市委书记亲自部署推动人社、工信等五个相关部门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职工档案专项清理工作,从源头上消除风险隐患。在医疗骗保专项治理工作中,针对市医保局工作人员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、造成国家医保资金流失等问题,对市医保局原“一把手”、分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9人立案审查,将涉嫌诈骗医保资金问题线索移交公安机关,为国家挽回医保资金300余万元。深入推进以案促改,落实“四同六双十二步”工作法,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4份,督促相关部门修订完善制度33项,推动解决问题77个。强化警示教育,开展分层分类警示教育,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。2022年以来,讲授纪法教育课65场次,参与人数3473人次;开展“清风吉林进村送廉”活动,累计进村宣讲150余场次,接受教育3480余人次,向全市发放廉政教育读本1000余本。选取典型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片《代价》,用身边的“活教材”向党员干部敲响警钟,筑牢全市党员干部“不想腐”的思想堤坝。
率先“带头”,树立铁军形象
坚守政治机关职责使命,不断加强自身建设,着力打造过硬队伍。组织开展“红色传人讲红色历史”等主题党日活动,开展疫情防控包保商户、乡村振兴包保帮扶、“创城”包联等活动,教育引导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悟思想、办实事。采取集中培训、个别轮训、以干代训、以案代训和“机关大讲堂”等方式,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全覆盖式学习培训。2022年以来,组织“机关大讲堂”学习班11期千余人次,轮训纪检监察干部26人次,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显著提升。健全评价考核机制,设立案管、党风、审理、信访四块量化考核体系,设立公示板,进行月考评、季通报、半年总结,同时积极开展优质文书、卷宗等评比活动,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,让全体干部在集体进步、个人成长中快乐工作。强化自我监督,全市受理办结纪检监察干部违纪线索13件,始终保持刀刃向内,严管干部队伍,坚决防止“灯下黑”。
不忘初心,勇毅前行。在充满希望的新征程中,舒兰市纪委监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踔厉奋发,扬帆远航。